【宏观经济】7月经济指标再度走弱 修复基础尚不稳固

7月,各项经济指标再度走弱,显示当前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稳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政策仍以稳就业、稳信用为主要目标。央行已于本月降息10个基点,5年期LPR利率也下调15个基点。

高温天气和企业主动去库是工业生产指标回落的主要原因。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3.9%回落至3.8%,低于市场预期的4.6%。当月,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为0.38%,同样处于季节性偏低水平。一方面,7月高温天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略显紧张;另一方面,受地产风险进一步显性化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主动去库,7月PMI中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分项分别较上月下降0.6和0.2个百分点。

受地产景气度下降、疫情反复的影响,需求侧指标多数走弱,仅基建受益于政策发力而小幅改善,其累计增速由9.3%上升至9.6%。不过,基建涉及的产业链深度和广度有限。受到经济恢复较缓、库存数据偏高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走弱,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为9.9%,低于前值0.5个百分点。

地产景气度下降,1—7月其累计投资增速为-6.4%,较前值回落1个百分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断供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产行业预期,房企资金承压,投资增速下滑。7月,社会零售额同比增速为2.7%,低于市场预期的5.3%和前值3.1%。地产相关需求清淡是消费走弱的一个原因,家具类、建筑和装潢材料类商品社会零售额增速均较上月缩水。此外,疫情反复不仅限制了旅游等场景消费的释放,而且削弱了居民收入及收入预期,人们普遍采取降低支出的策略,也引发消费走弱。

目前,就业市场压力较大。其一,5.4%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仍属较高水平;其二,16—24岁的青年群体失业率继续上升0.6个百分点,至19.9%,创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短期内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可能比较曲折。首先,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和疫苗逃逸能力不断上升,而我国“动态清零”的政策不会动摇,疫情仍是冲击经济基本面的一大风险;其次,当前的地产纾困政策效力较为温和,很难快速扭转市场预期;最后,虽然基建表现亮眼,但其对就业、消费的拉动效果不如地产。

政策主要以稳就业、稳信用为核心目标。货币政策方面,本月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向市场释放了较为积极的信号。随即,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分别下调5个基点和15个基点。LPR非对称下调反映了稳地产、稳信用的政策意图。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或是重要抓手,预计约1.5万亿元的地方专项债限额会在下半年被盘活,其将被用于化解地方隐性债务以及基建投资。另外,地产纾困政策也在不断升级。在各地因城施策的基础上,住建部、央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文件,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

期债仍处于偏多环境之中。7月经济指标走弱指向内需疲软,8月高频指标未见明显好转:票据利率振荡下行、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规模明显小于历史同期水平。向前看,宏观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央行已经降息,但财政政策处于增量政策观察期,稳信用缺乏抓手,在这样的环境下,资金面暂时不存在收紧的基础,操作上可以偏多思路对待债市。

关键词: 7月经济指标 7月工业增加值 工业生产指标回落 7天期逆回购利率